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4人看过2024-01-30

    在我国,中外合资企业注册的资本有2个要求,分别是:

    1、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一般要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2、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少于百分之二十五的,一般需要通过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登记程序。通过之后,会颁发外资比例低于百分之二十五的营业执照。

  • 107人看过2024-01-30
    创业板可以期权激励。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附条件给予员工部分股东权益,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
  • 106人看过2024-01-30
    1.公司注册资金不到位,出资不足的、虚报注册资本。

    如果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没有达到公司法关于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标准要求,使公司的法律人格未能合法产生的,由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如果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达到了公司法关于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要求,股东对差额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2.股东抽逃公司资产,导致公司履约能力不足.

    股东应在抽逃公司资产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3.公司的实质股东仅一人,其余股东仅为名义股东或者虚拟股东的。

    公司的实质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名义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4.名为有限责任公司实为自然人的独资企业。

    企业主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因股权转让导致股东为一人,在6个月内既未吸纳新股东,又未进行企业性质变更登记的,该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5.公司与其股东难以区分。

    因下列情形使公司与其股东难以区分的:(1)公司的利益与股东的收益不加区分,致使双方财务账目严重不清的;(2)公司与股东的资金混同,并持续地使用同一账户的;(3)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业务持续地混同,具体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受同一控制股东支配或者操纵的。

    6.股东业务与公司业务混同的。公司的人格被股东所吸收而不再独立,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7.股东利用公司的独立地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股东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8.公司在清算过程中股东违反法定义务损害相对方利益的。

    (1)清算不能。指清算主体在法律规定的时间或法院指定的时间内不进行清算。导致公司财产流失、贬值或私分,应认定负有清算义务的股东有故意侵权行为。而债权人的债务在执行中已穷尽所有途径和措施无法实现的,债权人有权要求股东承担赔偿责任。

    (2)股东在清算或注销过程中有其他过错行为,导致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实现的,股东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9.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股东自己财产的。

    该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作为债权人,面对不利局面,不应轻易放弃债权追讨,对自己的债权应用尽合理措施,争取债权回收的最大化。

  • 106人看过2024-01-30
    公司转让股权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清算的。只有存在下列情形时才需要进行清算:

    1、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3、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4、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 110人看过2024-01-30
    一般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 106人看过2024-01-3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的转让有五种情形:

    (1)股东之间的转让;

    (2)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

    (3)股权的强制执行而引起的转让;

    (4)异议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引起的股权转让;

    (5)股东资格的继承取得引起的股权法定转让;

  • 114人看过2024-01-30
    一般来讲,对于公司的债务肯定是由公司来承担的,股东不会承担公司的债务。因为股东对于公司承担的是有限责任,所谓有限责任是指在公司成立时股东须按公司章程约定的股权比例,全额缴纳出资,获得股权。在公司股东全额缴纳出资后,股东的义务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公司的债务则由公司以自身的全部财产来对外担责,与股东无关。但如果存在股东出资不实等情况,则则股东需要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108人看过2024-01-30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是一项特殊规定,目的在于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的内在能力及素质是否与应聘岗位相匹配作全面考察,综合判断劳动者是否完全符合录用条件。对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即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在试用期也可以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及发展前景等进行考察,从而决定是否继续工作。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不愿留任的,可以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104人看过2024-01-30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员工违法是指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但如果是指个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则刑事责任由员工本人承担。用人单位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 108人看过2024-01-30

    可以不按出资比例分配股东投资收益。

    只要全体股东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配股东投资收益的,就可以按照约定的方式分配股东投资收益,我国法律并未禁止股东内部对各自的实际出资数额和占有股权比例做出约定。

    但是,如果公司章程对投资收益的分配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