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08人看过2024-01-30
    公司财务造假,法人违反相关规定的,应承担赔偿责任,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公司损失的,要对公司进行赔偿。
  • 108人看过2024-01-30
    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诉讼时效适用一般的诉讼时效,是两年。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涉及实际出资数额、股权转让合同、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等。确认股东资格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具体案件中对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应当根据当事人具体实施民事行为的真实意思表示,选择确认股东资格的标准。
  • 601人看过2024-01-30

    申请专利,避免丧失新颖性。那么导致专利丧失新颖性的两种错误认识是什么呢?今天,华律知产小编通过这个问题带来了以下的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各位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导致专利丧失新颖性的两种错误认识

    专利丧失新颖性的两种错误认识

    导致专利丧失新颖性的两种错误认识

    一是先公开后申请专利:一些研究开发人员出于彰显其学术水平或晋升技术职务的需要,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急于撰写论文发表,将技术方案公布于众。一些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注重研究成果的获奖,急于向别人推广和介绍自己的研究开发成果,其结果都是失去新颖性。

    二是先广告宣传,后申请专利。一些企业为了尽快占领产品市场,在发明未申请专利之前,已开始对其技术成果进行广告宣传。对于一些发明创造,往往在广告宣传资料中,就可能将技术公布,从而丧失专利的新颖性。企业只有及时申请专利,及时进行专利布局,利用专利制度形成专利垄断,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就是关于导致专利丧失新颖性的两种错误认识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法律问题,而您又有委托律师的想法,我们网站有许多律师可以给你提供服务。华律知识产权为您提供关于版权、商标、专利的相关知识,上华律知识产权给您的知产加把“锁”!

    相关法条

    《民法通则》

    第九十五条 【专利权】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

  • 102人看过2024-01-30
    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的职权有: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通知、公告债权人;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可以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 108人看过2024-01-30

    1、依法成立的股权转让协议,自成立时生效。

    2、股权变更须进行登记,但登记是公司的义务,并不是转让方或受让方的义务,登记与否并不影响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

    3、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 110人看过2024-01-30

    合伙企业具体的变更流程如下:

    1、填写合伙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

    2、提交文件,申请变更登记;

    3、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变更登记的决定;

    4、缴纳登记费,领取营业执照。

  • 106人看过2024-01-30

    可以对破产企业进行起诉。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以破产企业为债务人的其他经济纠纷案件,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已经审结但未执行的,应当中止执行,由债权人凭生效的法律文书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2)尚未审结且另无连带责任人的,应当终结诉讼,由债权人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

    (3)尚未审结且另有连带责任人的,应当中止诉讼,由债权人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待破产程序终结后,恢复审理。

  • 106人看过2024-01-30

    在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的地位如下:

    1、公司未成立的,受害人可请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无过错的发起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

    2、公司已成立的,受害人可请求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等。

  • 107人看过2024-01-30

    股权确认书工商登记的流程如下:

    1、由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向工商局提出申请;

    2、对申请人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并出具《登记决定通知书》;

    3、申请人可以凭《登记决定通知书》到发照窗口换发《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

  • 106人看过2024-01-30
    依据法律规定,公司股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股东权利,给其他股东或者公司造成损失的,就可以认定为滥用股东权利。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