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
关于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区别,史尚宽先生认为“基于事物之原因者,为客观不能,非专属于债务人之给付,其不能基于债务人之人的原因者,为主观不能。”现在通说认为,客观不能系指给付对任何人而言皆为不能。有基于自然法则的,如标的物于订约前业已灭失;有基于法律规定的,如应为交付之物被禁止流通;也有基于经济事实理由的,如约定在火锅店针,虽在技术上或为可能,但就经济事实而言,则毫无意义,应认为是客观不能。反之,则是主观不能。如仅债务人不能为给付,但至少有一他人可以为给付的履行。例如甲将其邻居乙所有的房屋出售给丙,甲无法交付,乙却可以为交付。
2.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
自始不能是指在给付义务成立之时给付即为不可能。如出卖本不存在之物,因合同成立之时合同标的物就不存在,是为自始不能。嗣后不能是指给付在债务成立后始为不可能。如出卖之物于合同成立后标的物交付前灭失。
3.全部不能与一部不能
全部不能是指给付标的全部不能履行。一部不能,是指给付的标的部分不能履行。例如,标的物一半消失,或应移转完全的不动产所有权,而其不动产上存有已登记的共有权,地上权,永佃权等。给付一部不能,不单单在作为的给付,在不作为的给付有可能发生。例如甲乙两都市禁止竞争营业,如债权人于甲市虽得继续营业,而于乙市被禁止继续营业时,则乙市禁止竞争营业的债务因而消灭。全部不能或一部不能,与自始不能或嗣后不能结合,形成自始全部不能、自始一部不能、嗣后全部不能和嗣后一部不能。
4.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
永久不能,是指债务的履行存在障碍,该障碍在履行期间内或在债务人得为履行的期间内不可能消除,则谓债务永久履行不能。而该障碍在履行期内或债务人得为履行期内可能消除的,为一时不能。在继续的给付中,一时的障碍使得给付成为一部不能。自始客观不能,如为永久不能,则合同无效;如为一时不能,则合同有效。例如买卖尚未发行的股票、买卖禁止流通的货物,如于约定的给付期间内可期待股票的发行、货物流通的禁止可解除,则合同有效,否则无效。嗣后的永久不能,发生债务人免责或赔偿责任,而一时不能,则发生履行迟延的问题。
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股东没有钱偿还时,债权人可以起诉公司,并且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强制执行股东财产,如果确实暂时无财产执行的,法院会中止执行
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出资人或依公司法规定对该出资承担连带责任的发起人为被执行人,在尚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依法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未经清算就办理注销登记的,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不承担。
1.协议终止不影响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主张违约金条款继续有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典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2.如果因违约导致合同被解除的,主张解除合同与主张违约责任是可以并存的,也就是在因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可以在解除合同的同时要求违约方赔偿相应损失,此等违约责任并不因合同的解除而归于消灭。实务中在对合同条款的设置中经常援引这一句话:此等条款并不因合同的解除而消灭,正是保留了合同部分条款的始终有效性。
股东撤股,如果该股权由公司股东后者第三人购买,公司的财产没有发生变化,公司财产的独立性没有受到影响,因此这种情况下的撤销对公司的债权人没有影响,债务依然由公司承担。如果公司股东撤资而公司减少出资,公司的出资减少务必对公司的债权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公司减资需经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债权人可以在收到通知时主张提起还款或者提供担保。
一、注册公司的好处:
1、公司具备合法经营主体,日常经营活动中可以应付政府检查,不是惧怕检查、东躲西藏,享受国家政策更广泛性的保护。
2、与客户合作的需要,持证经营。开公司无疑是经营正规化、合法化的第一步。试想一下,相同价格,相同条件下,大家一般都会选择资质齐全的公司作为合作商,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信誉度和创业者诚信度有相当的提升作用。
3、承担有限的法律责任,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偿还责任。将股东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二、注册公司的坏处:不注销不年检最终会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被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会被工商局列入黑名单,在3年内无法使用自己的名义再注册公司。税务则永久被列入监控黑名单,如再注册公司,将被税务机关追溯补税罚款;公司法人、股东将进入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限制银行贷款、出国、移民、领取养老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