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属于工伤。员工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渡轮、火车事故伤害的情形。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没及时缴纳社保费的,员工可以催缴;如果单位拒绝的,员工可以去社保局、社保经办机构投诉;经调查属实的,单位会被责令改正,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前提是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需要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适当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劳动者加班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员工在试用期内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不需要支付培训费。用人单位若要求职工支付培训费,需满足以下规定:
1、用人单位必须持有本单位出资培训职工的费用凭证;
2、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合同的约定解除合同。
试用期内辞退员工是否需要赔偿需要分情况进行讨论:
1、试用期内,如果员工证实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辞退员工,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2、试用期内,如果不能证实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股权有纠纷公司是否能上市,要看是否符合上市的条件,具体如下:
1、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2、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3、公司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五千万元;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的连续盈利;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低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5、公司的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并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5%以上;
6、公司在最近三年里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没有虚假记载。
公司吊销一般不影响股东。公司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在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股东作为清算义务人,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履行清算义务。
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员工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
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
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有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等情形的,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