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 110人看过2024-01-12

    职工有下列情形的应该认定为工伤:在单位工作时,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在单位患职业病的;或者在上下班途中,因本人不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而受伤的等。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105人看过2024-01-12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如下:

    1、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纳21%;

    2、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

    3、养老保险是为了老有所养,劳动者到法定退休年龄可领取退休金。

    五险一金是什么

    1、养老保险是为了老有所养,劳动者到法定退休年龄可领取退休金;

    2、医疗保险是职工生病作为医疗报销用的;

    3、失业保险是职工失业后,领取生活费的;

    4、生育保险是职工生育作为生育报销和有关待遇的;

    5、工伤保险是职工发生工伤,支付医疗费用或赔偿有关工伤待遇的;

    6、住房公积金是住房改革,企业和劳动者各缴纳一定的住房基金,符合提取条件可以提取,也可再购买商品房时享受更低的住房贷款利息,减轻负担。

  • 109人看过2024-01-12

    员工有重大过错造成公司公共财产重大损失的,企业可以要求员工进行赔偿,企业可以扣除员工工资,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111人看过2024-01-12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侵害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赔偿双倍工资。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1440人看过2024-01-12
    法人股东从其他企业取得的分红,如果是持有时间一年以上的股权投资获得的分红收入,内资企业免交企业所得税。如果持有时间不足一年,如在交易市场上随时准备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得的分红收入,应该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按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 121人看过2024-01-12
    公司对抽逃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其补足出资,且抽逃出资的股东不可以诉讼时效经过抗辩,即,抽逃出资的股东对公司补足出资的责任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股东抽逃出资,其实是对公司的侵权行为,且是对公司的不守承诺的行为,另外,股东抽逃出资会使公司资本补足一直处于持续状态,即侵权行为处于持续状态,因此,补足出资的责任可以突破诉讼时效的限制。再者,为了公司资本维持的原则,也应当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 112人看过2024-01-12
    用人单位和员工半年没签劳动合同的,会有赔偿。用人单位需要赔偿给员工五个月的双倍工资,从第二个月起开始赔偿,但之前每月已经支付过的工资要予以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110人看过2024-01-12
    判断劳动者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的方式有,可以根据员工提供的身份证件核实身份信息;通过员工提供的毕业证、学位证核实学历是否和企业的要求一致,是否学历为真实的。
  • 108人看过2024-01-12

    员工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一、丧葬补助金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4、供养亲属范围:详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5、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条件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3)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4)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5)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6)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7)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6、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的情形

    (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就业或参军的;

    (3)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5)死亡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 148人看过2024-01-12
    1.理论上是的,但实际情况并不都是这样的,有的私营企业为规避责任,法人代表并不是实际控制企业的老板。
    2.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据法人的内部规定担任某一职务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对外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而产生,没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就不能产生法人代表。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个。法人代表对外行使权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权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职责范围内代表法人对外进行活动,他的行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动,而是对法人发生直接的法律效力。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