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强行让员工加班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可以调岗调薪的情形有: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调岗调薪协商一致。
2、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公受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5、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脱密期保密协议的,在劳动者提出辞职后,可以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一般来说要调岗必须证明其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那就要伴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不然随意调岗是违反劳动法的。
什么条件下可以延长劳动时间
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的要求,在法定节假日和公休假日进行额外工作(即加班),以及超过工作日进行工作(即加点)。《劳动法》第41条、第43条、第44条对延长工作时间作了限制性规定。1994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6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因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确需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工作时间工作场所打斗能否认定为工伤
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打斗也不能够认定为工伤。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是指他人因不服从职工履行工作职责的管理行为而施加暴力对职工造成的伤害,该暴力伤害与履行工作职责应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在工作场所实施带有暴力性质的打斗,损害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秩序,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与正常履行职责有本质区别。这里提醒您,履行工作职责,应使用合法手段,当事人在打架中受伤,即便是由于工作原因,也不能认定其因履行职责而受伤。
正式录用劳动者后,需要就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期限等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但是,有公司安排劳动者考核后,决定对其做降职降薪处理。因为原合同的基本内容被改变,有些劳动者担心之前的劳动合同没用了,需要就最新的降职降薪条款重新签订劳动合同。
事实上,劳动者被降职降薪后,原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被改变,所以确有必要更改劳动合同。
不过,变更劳动合同要遵守规定,由公司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对原合同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变更后的合同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变更了的内容按照变更后的执行,其它没有变更的内容按照原合同执行。
所以,除了调整岗位降低薪水,其他内容没变的情况下,不需要重新订立合同,将更改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即可,并且,修改之后与原合同同等效力。
不过,如果公司做了降职降薪处理后,未及时变更合同出现纠纷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处理。申请劳动仲裁时,要准备以下的证据材料:
1、劳动争议申诉书;
2、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
3、劳动者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证据资料,如劳动合同或协议、工资单、工牌、上班打卡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等。
如果用人单位超过1个月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还面临一个信用风险,即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原达成口头协议,不用签订劳动合同,但如果用人单位最终没有满足劳动者的一定的需求,劳动者可以随时向劳动部门举报,而要求支付两倍工资,所以企业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和风险也应签订劳动合同。
不合法。
一、员工待岗的工资发放标准
1、企业在职工待岗期间,应按国家和本市规定为职工交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并支付生活费。
2、按目前的规定,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业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提供正常劳动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但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劳动者基本生活费。
3、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每日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多少小时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尽量选择协商一致方式进行降薪
用人单位选择降薪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与员工协商一致进行降薪,另一种方式是用人单位单方对员工进行降薪。两种方式,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协商一致的降薪比较容易,后续不会产生法律争议;单方降薪则需要履行相关的内部程序,容易和员工产生对抗,一不小心就可能违背劳动法。
因此,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想通过合法合规方式进行降薪,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员工协商一致。但现实中,降薪对员工来说毕竟不是好消息,员工也会有各种情绪,此时,协调好和员工的关系就显得比较重要。一般来说,界定用人单位和员工“协商一致”降薪,主要是表现形式包括:员工对降薪后的工资单签字确认、对降薪通知签字确认、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等方式实现对劳动报酬的书面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