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企业的资产变现是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至关重要的法律程序。在审理破产案件的实践中,囿于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律制度已明显滞后,使之对破产资产的处理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导致一些破产资产尤其是那些资质较差的破产资产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变现,直接影响到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和人民法院对破产案件的及时审结。对此我们就破产案件审理中遇到的资产变现问题及常见的解决方法作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切顺利的话办理下来需要一个月左右。
提交申请后,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单位出具申请受理凭证,并会在15个工作日内依法做出发放正式(临时)排污许可证、重新核定排污状况或上报省局的决定。
保证债权属于或然债权,在一般保证中对主债务人的财产执行完毕前,或者在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前,只有在债务人不履行责任,保证人才承担保证责任,基于此,保证人是否承担保证责任,承担多大的保证责任具有不确定性,这由此决定了保证人破产后,保证债权的申报和受偿程序具有特殊性。
注册公司的流程
一.公司查名所需材料如下:
①法定代表人、股东身份证或者法人的身份证;
②注册资本金额及各股东投资比例;
③公司名称字号五个以上;
④公司主要经营范围。
二.流程:
查名→验资→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含刻/章)→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税务登记证。
三.时间:
①查名:三个工作日;
②验资:三个工作日;
③营业执照:五个工作日;
④组织机构代码证:二个工作日;
⑤税务登记:十个工作日。
如何申请商标注册
1、注册准备
选择注册方式。
一种是自己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
另一种是委托一家经验丰富的商标代理组织代理服务。
2、准备资料
准备商标图样10张(指定颜色的彩色商标,应交着色图样10张,黑白墨稿1张),长和宽不大于10厘米,不小于5厘米,商标图样方向不清的,应用箭头标明上下方;如果是个人提出申请,需出示身份证并递交复印件另加个体营业执照复印件并且经营范围与注册的商标一致;若是企业申请,则出示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并递交复印件;盖有单位公章商标注册申请书。
3、按商品与服务分类提出申请
目前,商品和服务项目共分为45类,其中商品34类,服务项目11类。申请注册时,应按商品与服务分类表的分类确定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类别;同一申请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同一商标的,应按不同类别提出注册申请。
4、申请日的确定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由于中国商标注册采用申请在先原则,一旦您和其他企业发生商标权的纠纷,申请日在先的企业将受法律保护。所以,确立申请日十分重要,申请日以商标局收到申请书的日期为准。
接下来就是商标审查、初审公告、注册公告三个程序。需要强调的是,经过商标局初审通过的商标,要在刊登公告三个月后无人提出异议才可以注册完成,该商标即受法律保护。已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可以申请商标续展注册。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价款实行固定总价结算,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因工程发生设计变更等原因导致实际工程量增减,当事人要求对工程价款予以调整的,应当严格掌握,合同对工程价款调整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可以参照合同约定标准对工程量增减部分予以单独结算,无法参照约定标准结算的,可以参照施工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计价方法或者计价标准结算。
主张工程价款调整的当事人应当对合同约定施工的具体范围、实际工程量增减的原因、数量等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1、首先是进入地方工商局,我们可以直接搜索一下“XX工商局”,XX表示你要查询的市区。
2、现在由于对于官网的维护,所以只需要点击第1个几乎都是正确的网站,直接点击进入当地工商局网站。
3、或者你可以从国家工商局进入,搜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进入首页。
4、然后拉到首页较下面,可以看到各地地方工商局导航。
5、由于有些企业可以在全同或者全省的工商局查询,而有的只能在当地工商局查询(一般都是在所属市区查询),所以看到省工商局查不到的,就去地方工商局查询吧。
商标全类注册是指同一个请求人就同一个商标在《相似产品和服务区别表》所列悉数类别(共45个类别)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请求注册的行为。
商标全类别注册条件
商标全类注册要契合3个条件:
1、有必要是同一请求人
请求人有必要是同一个自然人、法人或其他安排。
2、有必要是同一商标
即请求全类注册的商标有必要是同一个商标。
3、有必要是45个类别
商标全类注册所挑选的产品服务分类有必要是《相似产品和服务区别表》中所列的悉数分类,即45个类别(1-34为产品分类,35-45为服务分类)。
ISO认证咨询ISO50430认证流程
企业原有品质体系识别、诊断;
任命管理者代表、组建ISO50430推行组织;
ISO50430认证标志
制订目标及激励措施;
各级人员接受必要的管理意识和品质意识训练;ISO50430标准知识培训;
品质体系档编写;
品质体系档大面积宣传、培训、发布、试运行;管理培训;
内审员接受训练;
若干次内部品质体系审核;
在内审基础上的管理者评审;
品质管制体系完善和改进;
申请认证;
认证公司档审核;
现场审核;
纠正措施;
批准;
注册颁证;
完善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