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08人看过2024-01-29

    可以获得。

    可获得补偿的范围

    1、公司欠劳动者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

    2、公司欠劳动者的应当划入你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如果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还可以得到其他就当划入社会统筹账户的部分。

    3、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金。

    补偿金按工龄算

    公司倒闭,应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标准为:工作满一年的给一个月补偿金(月平均工资),不足一年超过6个月按一个月工资计算,低于6个月按半月工资计算,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按比例分配。如果做了十年,应该给十个月补偿金。

  • 114人看过2024-01-29
    是不需要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公司经营不善裁员的不需要对员工进行双倍赔偿,因为只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才需要双倍赔偿,而对于公司经营不善需要裁员的,属于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理由,因此是不需要双倍赔偿的。仅按照劳动者在公司的工作年限给予正常赔偿即可。
  • 167人看过2024-01-29

    员工下班途中摔伤公司是否有责任应根据具体情况讨论:

    1、员工在下班途中如果是因为非员工本人的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坐车,客运轮渡,火车时发生事故伤害的,可以认定为工伤,公司应承担责任;

    2、但是员工在下班途中自己摔伤的,不属于工伤范畴,公司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是因为交通事故导致的伤害,且非因员工主要责任导致的,才会被认定为工伤。

  • 115人看过2024-01-29

    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支付12个月。没有提前通知的,额外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一)一般劳动者的补偿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解散应当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通知的,单位应该额外发一个月的工资。

    另外,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的,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确定终止劳动关系。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孕期员工的补偿

    1、当地的政策对“三期”妇女有特殊保护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2、若无规定,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3、无规定且孕期员工不同意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公司应当与孕期员工协商解决,支付的费用上限是经济补偿金生活费产假工资生育费用等(生活费和生育费用等当地一般也会有标准)。


  • 110人看过2024-01-29

    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支付12个月。没有提前通知的,额外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一)一般劳动者的补偿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解散应当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通知的,单位应该额外发一个月的工资。

    另外,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的,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确定终止劳动关系。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孕期员工的补偿

    1、当地的政策对“三期”妇女有特殊保护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2、若无规定,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3、无规定且孕期员工不同意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公司应当与孕期员工协商解决,支付的费用上限是经济补偿金生活费产假工资生育费用等(生活费和生育费用等当地一般也会有标准)。


  • 107人看过2024-01-29

    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支付12个月。没有提前通知的,额外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一)一般劳动者的补偿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解散应当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通知的,单位应该额外发一个月的工资。

    另外,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的,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确定终止劳动关系。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孕期员工的补偿

    1、当地的政策对“三期”妇女有特殊保护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2、若无规定,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3、无规定且孕期员工不同意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公司应当与孕期员工协商解决,支付的费用上限是经济补偿金生活费产假工资生育费用等(生活费和生育费用等当地一般也会有标准)。


  • 108人看过2024-01-29

    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支付12个月。没有提前通知的,额外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一)一般劳动者的补偿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解散应当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通知的,单位应该额外发一个月的工资。

    另外,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的,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确定终止劳动关系。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孕期员工的补偿

    1、当地的政策对“三期”妇女有特殊保护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2、若无规定,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3、无规定且孕期员工不同意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公司应当与孕期员工协商解决,支付的费用上限是经济补偿金生活费产假工资生育费用等(生活费和生育费用等当地一般也会有标准)。

  • 118人看过2024-01-29

    1、因为公司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最高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2、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107人看过2024-01-29

    1、解雇员工如果需要支付赔偿金,那么单位需要以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3、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107人看过2024-01-29

    公司合并后,被合并公司的员工,因薪酬、岗位、福利等因素变化,员工有权自由选择去留。若员工选择离开,公司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应补偿。对员工实行补偿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现金支付形式现金支付形式就是要求企业以现金支付给员工作为解除长期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对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来讲,这种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一次性解决,没有为改制后的企业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是这种方式将极大的侵占企业的资金流,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得企业很容易陷入危机之中。

    2、股权支付形式股权支付形式就是直接将企业的净资产以经济补偿金的方式落实到每个员工上,企业改制后,形成员工对于改制后企业占有的股权。

    3、债权支付形式如果改制企业的支付能力比较差,为了缓解支付改制成本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可以将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转为改制企业的负债,同时减少相应的企业净资产。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