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28人看过2024-01-17

    不可以。

    1、《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只有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才能解除劳动合同,治安处罚是行政处罚。职工受到治安处罚,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 114人看过2024-01-17
    1、给原用人单位写出书面申请,请求补发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2、单位拒绝办理,以该理由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诉。
    3、劳动仲裁的裁决书,即是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去当地劳动局劳动关系可调取,但一般也会推到原单位补办。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丢失,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补办一份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一般用人单位都有存档的。
  • 120人看过2024-01-17

      企业重组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232人看过2024-01-17
    不需要每页盖章,只要在最后一页盖章即可。因为合同本是一式几份的,一般在最后一页的单位盖章处盖章即可,除了最后一页盖章外,还可以在其他页盖骑缝章,这样较严密些。最后一页盖章,合同效力并不会受到影响。
  • 117人看过2024-01-17

    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照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来计算具体的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152人看过2024-01-17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试用期的主要条款达四条之多,主要体现为第19条、第20条、第21条和第83条。

    第19条对于试用期设定的期限、次数和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试用期不得独立于劳动合同之外单独约定,而是必须与劳动合同期限相结合来确定,其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的对应关系也重新进行了调整。该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此外,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20条对于试用期期间的工资底线做出了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21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定条件。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如果要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仅仅以“在试用期间”为理由是不可以的,还必须具备法律明确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情形。

    第83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同时,如果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用人单位要以劳动者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为标准,在试用期已经支付的工资之外,还要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 136人看过2024-01-17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需要裁员时,报劳动部门后,被裁减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同意转岗的,是不能获得经济补偿的。用人单位部门解散的,用人单位应该继承履行劳动合同安排劳动者转岗,如果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可以裁员。

  • 121人看过2024-01-17

      工伤赔偿仲裁,不是一裁终局。一裁终局制度是指劳动争议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的制度。而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不在此范围内。

      劳动争议的范围,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是: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八)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纠纷;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1025人看过2024-01-17

      伤残等级鉴定就是劳动能力鉴定,必须先进行工伤认定并治愈出院后才可申请鉴定,出院后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作出工伤认定后30日内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按规定进行鉴定,工伤认定单位申请必须1个月内申请,个人必须在1年内申请。一般情况下进行工伤伤残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在受理申请后的60日内作出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如遇特殊情况的话,那么可以延长30日。

  • 100人看过2024-01-17

    1、上班不签合同犯法。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员工在辞职时不需要提前声明,可以随时离职,并可以要求就超过一个月的所有时间部分给付双倍工资赔偿,同时用人单位还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警告与处罚。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