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45人看过2024-01-20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 171人看过2024-01-20
    不应一概而论。职工因工作原因驻外,有固定的住所、明确的作息时间,工伤认定按照驻在地当地正常工作的情形处理。驻外工作时间视同为正常工作时间,当发生交通事故原因为工作原因,此时应当被认定为工伤;当发生交通事故原因为个人原因,此时则不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 167人看过2024-01-20
    不可一概而论,应视体内血液中酒精含量而定。
    当酒精含量未达到醉酒标准,因工作原因陪客户喝酒,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病发,应当认定为工作时间;由于喝酒行为属于办公行为,因此,喝酒的地方可视为工作场所的合理延伸。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可被认定为工伤。
  • 153人看过2024-01-20
    可被认定为工伤。职工接受公司的工作安排出差的,出差在外的时间都应当视为工作时间。并且请客户吃饭亦构成拜访客户的工作之一,此行为代表公司,职工在工作时间发生交通事故,理应被认定为工伤。当职工在工作时间因公外出,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此情况下该伤害可被认定为工伤。
  • 268人看过2024-01-20
    职工处于外派借调期间,对于职工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是,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也可以约定补偿办法。主要考虑职工的工资和保险关系一般是从属于劳动关系。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首先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如果没有参加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用人单位也要依法支付受伤者的工伤保险待遇,所以,工伤保险责任在原单位。被借调单位是一种临时劳务关系,一般不承担其保险责任,除非双方单位之间有事先约定。
  • 145人看过2024-01-20
    停工留薪的期限可以延长。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等需要暂停工作的,在停工留薪期间内,原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其他特殊情形,经法定等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对停工留薪期限进行适当的延长。
  • 331人看过2024-01-20
    劳动关系解除后,公司还对劳动者负有停工留薪期待遇的义务。停工留薪期工资属于社会保险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不同于基于劳动关系、支付劳动力商品的对价产生的劳动报酬,而是基于劳动者发生工伤伤害、与用人单位存在工伤保险关系而产生的特定待遇。所以即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了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义务并不随之消灭。
  • 127人看过2024-01-20
    能否认定为工伤要分情况讨论。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如果能够证明职工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则可以认定为工伤;如果是由于自身疾病导致的,则不能认定为工伤。因汽车颠簸导致受伤也有可能是因为腰部有疾病而受伤,此种情况下则不能认定为工伤。
  • 972人看过2024-01-20
    不应被认定为工伤。职工于工作期间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或自感不适,下班后直接回家休息未经医院抢救,48小时内死亡的不应被视同为工亡。以下两种情况可认定为工伤:
    (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当场死亡;
    (二)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且情况紧急,直接送医院或经医疗机构当场抢救并在48小时之内死亡等。
  • 143人看过2024-01-20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的,视为工伤。所以,不是受到机动车伤害的,一律不能按工伤处理。比如:骑自行车摔伤、被他人的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撞伤、走路掉进下水道摔伤等等,都不能按工伤待遇,只能由职工自己承担或者找相关责任人承担。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