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261人看过2024-01-23

    工资总额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对全国工资总额从宏观调控上进行调节和控制,确保工资总额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工资总量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根据既定的宏观经济、社会目标,对地区、部门(产业)、单位工资总量的确定和互相关系,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774人看过2024-01-23

    工资总额,也称工资总量,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总额指的是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其中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与生产有关的各种经常性奖金以及根据法令规定的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等。工资总额除按全部职工计算外,还要按各类人员分别计算。它是工资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平均工资的依据。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 514人看过2024-01-23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货币报酬。
    工资支付主要包括:工资支付项目、工资支付水平、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对象、工资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 3466人看过2024-01-23

    职业资格证书,是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结果,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 660人看过2024-01-23

    职业资格,是指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从业资格和职业资格。
    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通过学历认定或考试取得。执业资格通过考试方法取得。

  • 1255人看过2024-01-23

    职业技能鉴定,是指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依法进行技术等级资格的考核和认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 983人看过2024-01-23

    职业分类,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管理的需要,对所有职业,按照劳动者所从事的工种的类别和一定的划分原则进行的归类界定。
    职业分类是指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或相似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职业分类作为制定职业标准的依据,是促进人力资源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 1920人看过2024-01-23

    职业培训,即职业教育,亦称职业训练、职业技术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它是根据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对要求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
    1、 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
    2、对城乡有培训愿望的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可开展3个月以上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
    3、 鼓励有培训需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4、对企业新招录用人员,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岗前技能培训;
    5、对退役士兵,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6、对职业院校学生,要强化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培养,使他们掌握中级工以上职业技能;
    7、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176人看过2024-01-23

    集体合同,亦称集体劳动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的签订一般都必须经过以下5个程序:一是平等协商;二是审议;三是签字;四是登记;五是公布。

  • 351人看过2024-01-23

    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以集体协商的方式,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的书面协议。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