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0人看过2024-01-05
    工资包含竞业禁止费的约定无效。竞业禁止是指负有特定义务的劳动者从原用人单位离职后,在一定期间内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业务。给予劳动者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只能是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竞业限制期限内支付。
  • 111人看过2024-01-05
    员工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公司损失的,公司可以按劳动合同应当扣除工资以补偿经济损失。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其他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除劳动者工资。
  • 109人看过2024-01-05
    (一)就业年龄的限制
    确定最低就业年龄必须考虑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以及保障他们在就业前有接受完整义务教育的时间。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就业权利,在就业问题上不得歧视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刑满释放的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禁止未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
    身体发育还未成熟的未成年工,不能适应特别繁重及危险的工作、他们对有毒有害作业的抵抗力也较弱。劳动法规定,招收录用未成年工应当经过体格检查,录用后也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对未成年工实行工作时间的保护
    为了保障未成年工的正常发育和继续组织他们完成文化技术学习任务,一般对未成年工实行缩短工作日制度,并且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加班加点和夜班工作、对于某些经过批准允许招收16周岁以下的学徒的特殊行业,国家还规定了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保证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例如,1961年5月劳动部就在《关于教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劳动、休息时间的暂行规定》中指出,未满16周岁的学生,在进行生产实习时的劳动时间为,每一学年每天不得超过6小时,第二学年每天不得超过7小时,第三学年每天不得超过8小时。
    (四)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
    为保障未成年工的身体健康。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果发现疾病或身体发育中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治疗。
    对未成年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是用人单位的一项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取消。
  • 113人看过2024-01-05
    员工受伤用人单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113人看过2024-01-05

    1.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因期满而终止、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只有一种,即在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原合同约定条件下劳动者仍拒绝续签的情形。

    2.此外,如用人单位直接决定不续签,或用人单位降低待遇标准劳动者拒绝续签的情形,用人单位仍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 114人看过2024-01-05
    劳动分包合同产生纠纷可以在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合同履行地不确定的,可以到被告地法院起诉。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 114人看过2024-01-05

    1.一般情况下,工作满一年给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不足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但如果工资过高,最多按照当地三倍职工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且计算不超过十二年;

    2.经济补偿金计算的基数:工资有很多种,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包括了一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那么已经很明确了:经济补偿金(大体数额)=工作时间/年×工资。

  • 115人看过2024-01-05
    购房合同更名需要的手续是:
    1、当事人之间协商一致同意变更;
    2、订立变更后的购房合同或新的购房合同;
    3、由当事人共同或由一方当事人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4、审核通过的,予以登记。
  • 118人看过2024-01-05

    需要

    1.自动离职,按工作日期计算工资,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依法赔偿,用人单位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3.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107人看过2024-01-05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直接走人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

    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