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604人看过2024-01-25

    我国国家税务总局编写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中指出“不管企业工资发放时的名目是什么,称呼是什么,只需把握住一点,即凡是这类支出是因员工在企业任职或者受雇于企业,即是因其提供劳动而支付的,就属于工资薪金支出,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名称。”
    而通过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相关规定可见,工资薪金一般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 281人看过2024-01-25

    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起诉。但必须要先申请仲裁,不服仲裁的,才能提起诉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予以赔偿。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498人看过2024-01-25

    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如果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三日通知。

    而根据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所以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想要辞职或者是辞退都需要提前三天。

  • 120人看过2024-01-25

    界定加班与值班应当综合考虑以下要素:用人单位是否对劳动者提出了加班的要求;是否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劳动者是否提供劳动;根据单位的规章制度,劳动者提供劳动是否属于加班;用人单位是否实施综合工时制或不定时工时制;其他。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 519人看过2024-01-25
    解除劳动合同计算工龄的标准是: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至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算,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计算。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职工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 462人看过2024-01-25

    不提前一个月离职后果如下:

    1、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进行赔偿;

    2、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可以直接离职,无需提前三十日通知;

    3、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也无需提前一个月通知。

  • 127人看过2024-01-25
    劳动报酬纠纷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 118人看过2024-01-25

    1.口头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的,但是是需要举证证明自己已经解除了劳动合同,最好还是采取书面的形式。

    2.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3.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117人看过2024-01-25

    不可以,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126人看过2024-01-25

    符合条件是可以索要的。

    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给劳动者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为了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权益,《劳动合同法》赋予了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请求经济赔偿金的权利。与经济补偿金不同,经济赔偿金具有惩罚性,是一种惩罚性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的规定可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支付的赔偿金相当于补偿金的二倍。

    用人单位“违法”是劳动者请求赔偿金的前提,但与此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和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有解除合同的权利,这就导致了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在不明劳动法的情况下未合理利用解除权而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请求其支付经济赔偿金,对于经济赔偿金的数额有异议的,有权提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