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用工管理
  • 110人看过2024-01-08

    在法律上没有关于劳务派遣员工转正的明确规定,取决于劳务派遣工与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如何约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 110人看过2024-01-08

      造成两处以上伤残即多等级伤残者,按最高等级结合伤残赔偿附加指数综合计算残疾赔偿金,但是最高赔偿指数不能超过最高等级的上一级赔偿指数。伤残赔偿总额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 100人看过2024-01-08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公司违法开除员工应当支付的赔偿。

      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100人看过2024-01-08
    虽然公司是财产的所有人、管理人,但同时也是公司内部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员工造成公司财产受损,如让员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则免除了公司作为管理者的责任,这显然有悖公平合理原则。(1)根据报偿责任理论,劳动者的职务行为是为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因此,劳动者职务行为的风险也应当归于利益的享有者,对由此产生的责任应当由利益的享有者即用人单位来承担。
  • 100人看过2024-01-08

    用工单位对劳动者要承担的责任: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

  • 100人看过2024-01-08

    1、经济补偿金。

    企业违法辞退员工,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根据法律规定,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2、代通知金。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因此,如果公司存在非法辞退的行为,而又没有提前三十天通知,劳动者一方还可以向公司主张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 100人看过2024-01-08
      发现公司涉嫌犯罪时,尽快提出辞职并到当地派出所报案,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如实陈述自己了解的情况。此时如果经公安机关调查认定,员工确实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协助公司做了涉嫌犯罪的事,司法机关也会酌情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另外,员工主动报案或投案能够被认定为自首,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员工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协助抓捕重要涉案人员等也能够被认定为立功或重大立功,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 110人看过2024-01-08

      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110人看过2024-01-08

    劳动法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试用期的长度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相应确定的。试用期有上限,没下限,甚至可以约定不需要试用期。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具体来说就是: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半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到一年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三十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十天;

    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100人看过2024-01-08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犯错如果是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制度或者因失职等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开除劳动者是不需要赔偿的。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