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7人看过2024-01-13
1.一般原则,计算到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为止;
2.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是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3.如果受害人实际需要的护理期限,超过了法院判决的期限,甚至超过了二十年的最长期限,就超过期限的护理费,受害人有权再次请求赔偿(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 司法解释第32条规定: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经审理认定赔偿权利人确实需要继续护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4.如果受害人实际被护理的期限,短于法院判决确定的期限(例如,受害人在此期限内康复已无需护理,或者在这个期限未满时受害人就死亡的)而赔偿义务人一次性已经支付了该期限内的全部护理费,受害人基于法院的判决一次性取得该笔护理费的,受害人或者其继承人不负返还的义务。
-
125人看过2024-01-13
一、依据护理期间的不同,可以把护理费分为三类:
1、是受害人在治疗期间,需要他人帮助而付出的护理费
2、受害人在伤情治愈后的康复期间,需要他人帮助而付出的护理费
3、是受害人因残疾而永久性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他人的长期持续帮助而支出的护理费。
注:在受害人住院治疗期间,医院统一安排的护士护理的费用,因为已纳入医疗费的范围,因而不应列入护理费。
二、按照护理人员的不同,也可将护理费分为三类:
1、是聘请专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的护理费用;
2、是受害人的亲属或配偶进行护理的护理费;
3、 是受害人雇佣其他人员进行护理的护理费。
注:受害人的亲属和配偶进行看护时,虽然表面上没有支出费用,但是,这种看护活动仍然具有金钱价值,此种出于亲情的行为不能施惠于加害人,所以加害人也应当支付费用。
-
245人看过2024-01-13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132人看过2024-01-1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考虑的问题:
(1)由于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通常是在对方并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发生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进行。
(2)企业和劳动者在有关限制条件上有较大区别。
(3)解除劳动合同程序上要合法。
(4)解除劳动合同成本问题。
-
123人看过2024-01-13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对:
1、善于利用劳动者的过失解除劳动合同;
2、慎重使用除名、开除和辞退;
3、完善企业《员工奖惩制度》;
4、充分利用协商一致与期满终止的原则;
5、解除程序的意识增强。
6、要通过相应措施预防劳动者的被动解除;
7、善于利用30天的问题;
8、重视员工提出解除的签字问题;
9、合同解除要确定职能部门;
10、解除主体应该与劳动合同主体相一致;
11、全面思考利弊;
12、力求期满终止,避免争议发生;
13、防争议早准备。
-
564人看过2024-01-13
员工违纪的处理方式:
1、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2、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即时辞退(因严重违纪而辞退)、预告辞退;
3、除名:是只适用于劳动者无故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而作的行政处理;
4、承担经济责任:扣工资不超过20%。
-
223人看过2024-01-13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
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
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
133人看过2024-01-13
不能。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医疗期内的员工,除非员工有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员工劳动者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
128人看过2024-01-1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另外,如果是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订立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者无论在职还是在离职后的一定时期内,都可据此要求单位支付二倍工资差额。
-
199人看过2024-01-13
劳动合同的变更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1、试用期内。
2、 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行政法规发生变化,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应作相应变更。
3、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4、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对其工作岗位予以调整。
5、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发生分立、合并、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转产转型、技术改造后某些生产岗位消失等。
6、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提起变更合同,简称约定变更。只要合同中约定了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当该条件出现时,双方就应就变更合同事项进行协商。
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