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29人看过2024-01-07

    订立的方式:

    (一)要约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要约应具备的条件

    (1)内容具体确定。(2)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3)要约必须向相对人发出。(4)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2.要约邀请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3.要约生效时间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4.要约的效力

    5.要约的撤回、撤销与失效

    (二)承诺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1.承诺应当具备的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做出。(2)承诺必须向要约人做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必须在有效期限内做出。

    2.承诺的方式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做出,通知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3.承诺的期限

    4.承诺的生效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承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做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 178人看过2024-01-07

    1、委托人是指委托他人为自己办理事务的人,在证券经纪业务中,委托人是指依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证券买卖的自然人或法人。是指委托公司拍卖其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拍卖物品或财产权利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委托人应当预付处理委托事务的费用。受托人为处理委托事务垫付的必要费用,委托人应当偿还该费用并支付利息。

  • 135人看过2024-01-07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2、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 131人看过2024-01-07

    (1)委托人有权要求行纪人按照自己的指令为法律行为;

    (2)委托人发现行纪人违反了合同时,有权拒绝接受因行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任何法律后果;

    (3)委托人发现行纪人违反了合同约定时,有权拒绝支付酬金和偿还费用;

    (4)委托人发现其委托的行纪人因行为而使财产或利益遭受损失时,有权请求赔偿;

    (5)委托人有向行纪人支付酬金的义务;

    (6)委托人有向行纪人偿还费用的义务;

    (7)委托人有接受行纪人的给付,并承担行纪人转交而来财产履行的义务。

  • 148人看过2024-01-07

    要约的一般规定: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内容具体确定,并且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 133人看过2024-01-07

    一、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

    二、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三、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四、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五、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

    六、审查合同签订的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

    所谓合同审查,是指从法律方面对合同进行把关,是签订合同的必要程序。通过对合同进行法律审查,可以发现合同中的某些问题,减少和避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争议,提高合同履约率,即使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发生了违约或者争议的情况,也可以比较顺利的解决问题,得到必要的补偿,避免或者减少损失的发生。

  • 132人看过2024-01-07
    1、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方没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双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这个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2、口头合同的有效适用情形:

    口头形式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或者以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订立合同。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买衣服等。现代民法典实行不要式为主的原则,其重要原因也正在于此。合同的口头形式,无须当事人约定。凡当事人无约定或法律未规定特定形式的合同,均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 192人看过2024-01-07

    1、口头协议算合同。

    2、《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所以口头协议也是合同的一种。
    3、口头协议因不具有外在可保存、可再现的载体,一旦发生争议,对要举证证明存在口头协议一方的要求较高,如不能举证证明双方曾经就某事项进行过口头约定,则很难取得预期的结果。所以订立合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
    不方便采用书面等有形形式的,可以邀请第三方在场作证,或者进行录音,以防止将来产生争议时无法证明双方存在口头协议的局面。

  • 140人看过2024-01-07
    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以书面合同为准,因为书面方式订立合同能够将当事人协商确定的合同内容明确地记载下来,有利于保证民事活动的安全。一旦发生纠纷,也便于当事人举证和分清责任。
  • 137人看过2024-01-07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要约是可以成为合同的

    要约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而这种订约的意图一定要由要约人通过其发出的要约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在受要约人承诺的情况下产生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条规定,合同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明确;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其中,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