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合同事务
  • 117人看过2024-01-18
    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2、合同订立程序是指当事人之间对合同内容进行相互磋商,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即要约和承诺。
    3、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各方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4、合同的成立是合同法律关系确立的前提,也是衡量合同是否有效以及确定合同责任的前提。
    5、合同订立过程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有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的互动,为特定当事人之间为缔约而为意思表示。
  • 122人看过2024-01-18

    所谓动产质押合同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与债权人签订的,约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动产卖得价款优先受偿的协议。动产质押合同是动产质押担保产生的前提,也是将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纠纷的重要依据。

  • 212人看过2024-01-18
    订立保险合同,应当协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5、遵纪守法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6、依合同履行义务原则。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 120人看过2024-01-18

    一、要约风险。

    1、要约邀请视为要约。

    2、要约内容不确定,意思表示不明确要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内容具体确定;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如果要约人要约内容不确定或不详实,让受要约人有空可钻,那么受要约人一旦承诺,合同即为成立。

    二、承诺的法律风险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一旦生效,合同即告成立。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但是随着交易的发展,如要求承诺与要约完全一致就显得很呆板,太形式化,不利于交易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确认承诺时,只要承诺没有对要约作实质性的修改(要约明确约定除外),就视为有效。
  • 129人看过2024-01-18
    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
  • 121人看过2024-01-18
    合同的订立是指两方以上当事人通过协商而于互相之间建立合同关系的行为。订立合同的程序,是指当事人双方就合同的一般条款经过协商一致并签置书面协议的过程。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各方就合同条款通过协商达成协议的过程。
  • 144人看过2024-01-18

    对于买卖合同,标的物实际交付地即可认定为合同履行地。

    对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应采取以下原则:

    (1)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2)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没有约定的,但依法可以确定的,以法律所确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3)买卖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4)依上述方法对买卖合同的履行地点尚不能确定的,则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 122人看过2024-01-18

    货款纠纷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方式:

    1、双方当事人就贷款合同中约定了履行地的,依照约定确定;

    2、关于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达成事后补充协议;

    3、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 114人看过2024-01-18

    一、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且债权的转移不会改变债权的内容。

    二、债权的权利人与债权移转接受人必须就债权转移有关事项及问题达成合意。

    三、所转移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转移性。

    四、债权的转移必须经债务人同意,或通知债务人,始对其产生效力。

    五、债权的移转必须合乎法律和符合社会公德,禁止利用债权的转移来牟取暴利。

  • 117人看过2024-01-18

    买卖合同履行地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没有约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您的企业遇到问题了吗
免费咨询专业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