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权转让。应该说是最便捷的退出方式,如果受让方是公司股东,那么可以直接转让。如果是公司股东以外的第三方,则需要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公司股东还拥有优先购买权;
2、公司减资。通过公司减资来实现股东退出,其实质是公司回购了退出股东的出资。也就是说,公司以其减少的注册资本购买了股东的出资从而实现了股东的退出;
3、破产清算退出。可以提出破产申请的主体有:债权人、债务人、依法负有清算责任人。
股东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但是必须是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才有资格提议。
股东具有以下权利:
1、表决权。是指股东亲自出席或者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时,对会议议决的事项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权利;
2、股利分配请求权。股利分配请求权也称为分红权,是指股东对公司的资产收益有权取得并保有公司分配的股利;
3、增资优先认缴权。增资优先认缴权是指,在公司新增资本或者发行新股时,股东将享有优先于他人认缴出资或者认购性的权利;
4、知情权。知情权是指股东享有获取公司信息的权利。
一、对公司要承担的责任公司对抽逃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其补足出资,且抽逃出资的股东不可以诉讼时效经过抗辩,即,抽逃出资的股东对公司补足出资的责任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二、对公司其他股东的法律责任
除了公司可以要求抽逃出资的股东补足出资外,公司其他已经按约全面出资的股东还可以根据发起人协议或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要求抽逃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三、对公司债权人的法律责任抽逃出资的股东需要在其抽逃出资的本息范围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即,需要区分抽逃出资股东的责任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和债权人的债权需要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四、知情或者应当知情的股权受让人需要承受其抽逃出资的责任另外,如果抽逃出资的股东转让股权,受让人对其抽逃出资是知情的话,受让人需要对公司承担补足出资责任和对债权人的补充赔偿责任。而且,在刑法上也有抽逃出资罪。
股东与合伙人的主要区别如下:
1、责任不同,在合伙企业中,每个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所有外债承担连带责任;而且股东入股人只需要承担有限责任;
2、不同的法律适用,合伙法适用于合伙企业法,公司法适用于股东;
3、资金不同,合伙企业按协议约定承担资金,入股按出资比例承担资金;
4、加入和退出的规定不同,合伙企业是根据合伙人之间的协议建立的,合伙人退出或者新合伙人加入时,必须征得全体合伙人的同意,重新签订协议,股份制企业的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他人。
1、双方将股权转让的相关事宜协商一致后,如果采用书面形式的,将双方的信息、转让股权的份额、数额、转让方式书写明确,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即可。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股权质押手续办理方法如下:
1、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股权质押登记,领取并填写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书》;
2、提交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书、质押合同、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等相关材料;
3、符合登记条件的,当场办理登记手续并发给登记通知书。
分配方式如下:
1、公司的股份按照其出资额所占比例分配;
2、公司的股份可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股份分配;
3、公司股东的股份划分,可以由公司股东协议决议确定。股份是股东在公司享受分红的凭据,股东是按照其实际认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
1、转股方式退出。转股的方式分为对内转让和对外转让;
2、减资方式退出。通过减少注册资本来使股东退出实际是公司回购了股东出资;
3、异议股东回购方式退出。股权回购请求权是一项法定的股东权利,为小股东提供了抵抗大股东侵害的法律武器;
4、起诉解散公司方式退出。公司出现了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公司的情形出现如营业期届满,公司解散,股东相应退出,股东可以通过召开股东会议作出关于解散公司或是修改公司章程中的解散事由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