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解答
工程赶工费是施工合同约定工期相比定额工期有提前,施工单位为缩短工期所发生的费用。关于赶工费的计算,各地的计算赶工费方式不太一样。一般赶工费会在合同中约定,没有约定的,由乙方提出,建设单位进行核实确定结算是增加。
一、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指实现进度计划的资金保证措施。增加资源投入,这是最常用的办法,如增加劳动力、材料、周转材料和设备的投入量等。但这种方法会带来如下同题。
1、造成费用的增加,如增加人员的调遣费用、周转材料一次性费用、设备的进出场费用等。
2、由于增加资源造成资源使用效率的降低。
3、加剧资源供应的困难,如果部分资源没有增加的可能性,则加剧分项工程之间或工序之间对资源的激烈竞争。
二、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主要是指采取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方法。
1、改善工具、器具以提高劳动效率。
2、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通过辅助措施和合理的工作过程,但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加强培训。这也会增加费用,而且需要时间,通常培训应尽可能提前。
注意工人级别与工人技能的协调。
工作中的激励机制,如奖金、小组精神发扬、个人负责制、目标明确。
改善工作环境及工程的公用设施。
施工小组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的组合和搭接。
避免施工组织中的矛盾,多沟通。
3、改变网络计划中工程活动的逻辑关系,如将前后顺序工作改为平行工作,或采用流水施工的方法。但这又可能产生如下问题。
工程恬动逻辑上的矛盾性。
资源的限制,平行施工要增加资源的投入强度,尽管投入总量不变。
工作面限制及由此产生的现场混乱和低效率问题。
4、将一些工作合并,特别是在关键线路上按先后顺序实施的工作合并,与实施者一起研究,通过局部调整实施过程和人力、物力的分配,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5、修改实施方案,如将现浇混凝土改为场外预制,现场安装,这样可以提高施工速度。例如,在某一国际工程中,原施工方案为现浇混凝土,工期较长。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国技术人员缺乏,劳动力的素质和可培训性较差,无法保证原工期,后来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则大大缩短了工期。当然,这一方面必须有可用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可能会造成成本的超支。
三、合同措施
合同措施是指对分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合同工期与有关进度计划目标相协调。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