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解答
保证期间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保证合同中保证期间的约定应该有明确的时间段,具体可规定为多少年、多少个月、多少日或者从某年某月某日起到某年某月某日止。
避免使用时间概念含糊的语句,许多债权人在签订保证合同时图一时安逸,约定“本保证合同在借款本息偿还完之前有效”、“保证期间为从贷款发放到借款本息全部还清为止”等。这些约定在实践中一旦引发争议,常常会使债权人以为极可靠的保证人变成只承担6个月或2年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可能导致债权无法实现。
(2)、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算起,因此约定时应避免保证期间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发生重合。
(3)、保证合同中可以事先约定主债权展期,保证期间从展期后债权履行届满之日起计算。
(4)、签订的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约定不明确的,双方可以补正这一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保证期间的,也可以协议延长保证期间,但累计不宜超过2年。是否延长保证期间还要考虑担保人能力的变化。
(5)、经过了保证期间而没有依法主张权利的,只有保证人同意,债权人可以和保证人就原担保的债权重新签订保证合同,保证期间从保证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