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解答
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的区别如下:
一、违约构成不同。
(一)、构成明示预期违约应具备:
1、违约方明确的肯定的向对方做出毁约的意思表示;
2、明确表示在履行期限到来后不履行合同义务;
3、表示将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
4、毁约无正当理由。
(二)、构成默示预期违约应具备:
1、一方预见到另一方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能力履约,二是不准备履约;
2、一方的预见有确切的证据;
3、被要求提供履约保证的一方不能在合理的期间内提供充分的保证。
二、违约者的主观方面不同。
明示预期违约表现为一方能够履行而不愿履行,这种违约示明确肯定的,违约者的主观状态只能是故意。
默示预期违约表现为两种情形:
1、一方当事人客观上没有能力履行合同,即履行不能,这种情形往往是从一些客观事实推测到的,如一方出现资金困难,支付能力欠缺,负债过多难以清偿等;
2、一方当事人客观上能够履行合同,但却不打算履行合同,如该当事人商业信用不佳,已将部分货物转卖出去等等,这种情形,往往是从当事人的某些行为推测导的。
因此,默示预期违约中违约者对违约行为的发生主观上既可能是出于故意,也可能是出于过失。
三、救济措施不同
明示预期违约发生后,受害方有权选择救济措施,即受害方要么不接受对方预期违约的表示,等对方的履行期限到来之后,要求对方实际履行,如果届时对方不实际履行,再按实际违约要求对方承担责任;要么接受对方预期违约的意思表示,立即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默示预期违约发生后,受害方享有的第一个救济措施是通知对方要求其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提供将来能够履行合同的担保,在必要、合理的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合同,而不是立即解除合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