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销售商要尽到高度的审查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注意义务。与生产商签订有效的合同,确保进货渠道正规合法。特别注意产品包装标志、有效期限、广告宣传等方面。遇到购买数量远远高于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者时,应提高警惕。
2、遭遇打假,应正确应对:咨询有经验的律师审查产品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遇到“职业打假人”私下谈论赔偿事宜,切勿轻易透露赔偿价款。对待确实存在问题的投诉事项,争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快速解决。
3、不与“职业打假人”产生正面激烈冲突,一旦被曝光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对企业的声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过高的敲诈索赔,积极保留证据,不予妥协。
4、如遇媒体虚假曝光,及时固定证据,以供将来索赔之需。
5、一旦监管部门介入后,停止私下赔偿。
6、接到法院传票,积极与专业律师协商采取有效法律措施。庭上对待“老赖”既要据理力争,又要有的放矢,争取和解,避免扩大商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