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阶段是从1984年股份制试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股票发行的特点是:第一,面值不统一,有l00元的,有200元的,一般按照面值发行;第二,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性的公众;第三,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很少有中介机构参加。
2、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这个阶段发行方式改革基本上充分利用了交易所的电子交易系统,也有在交易所外的发行方式。
1991~1992年,股票发行采取有限量发售认购证方式。该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极易发生抢购风潮,造成社会动荡,出现私自截留申请表等徇私舞弊现象。
1992年,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证摇号中签方式。这种方式基本避免了有限量发行方式的主要弊端,体现了“三公”原则。
1994年采用的发行方式有: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上网竞价、上网定价。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证监会规定可以继续采用与储蓄存款挂钩方式,推荐上网定价方式,经批准可以进行上网竞价试点。
1996年12月26日,中国证监会规定发行方式可用上网定价、全额预缴款、与储蓄存款挂钩方式。上网定价发行类似于网下的“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发行方式,只是一切工作均利用交易所网络自动进行,与其他曾使用过的发行方式比较,是最为完善的一种。它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快捷等优点,避免了资金体外流动,完全消除了一级半市场,1996年以来被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