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诚信危机关闭合作之门
转让意味着利益交涉,这种交涉并未在一种规范制度下进行,于是“诚信危机”在专利权人和厂家之间显得犹为明显。由于缺乏规范化、规模化的专利市场,缺乏专业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必要的运营成果,专利权人便逐渐对那些临时“搭建”的中介平台失去“信任”。自由“搭配”便成了一种私人专利转让的主要形式。然而这种恶性循环的下一个环节又是一个“瓶颈”。很多企业在上项目时显得“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那些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市场广的专利项目,而实际上这样的专利项目寥寥无几,对于项目前景的怀疑使其对合作显得迟疑不决;而专利权人出于保护专利不被侵害的目的,在合作中也是遮遮掩掩,含糊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