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好坏不是以其拥有资源的数量或规模来评价,而是以其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衡量的。人力资源也是如此。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更多是体现在能否合理利用企业人力,达到"人尽其才"、工作合格并有创新这方面。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先有规范,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很多员工迟到,脱岗早退的企业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层次管理。所以,一些基础制度的制定工作必须先做好。
一、人事管理制度
1、考勤及休假管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的定义、考勤的办法、迟到早退及旷工的处理、假别定义、请假程序及审批权限等。
2、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包括员工试用期设定、试用期考核、合同的签订、人事关系档案管理及保险办理等事项的规定。
二、招聘选拔制度
1、招聘制度:包括招聘考核项目设定(此处只确定"面试"、"笔试"等项目名称,具体操作时,根据实际招聘岗位的要求,再确定详细条目)、招聘流程等。这一部分与下面将提到的"职务说明书"关系密切,因为"职务说明书"中的"素质要求"一项正是针对每一岗位所需求的人员制定的衡量标准。
2、内部选拔及晋升管理制度:企业在建设初期与迅速扩张时,需要从外部聘任大量的管理干部,但在企业稳步发展的时期,最好还是从内部培训和选拔人才,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学习与工作积极性,并且培养熟悉企业、对企业富有感情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内部选拔及晋升管理制度相当重要。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引入的时间很短,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停留在这个基础上。大部分的人力资源经理或总监立足于解决具体人事问题的角度,做着基础层次的工作。企业在初创阶段,或在小规模阶段,也许这些基础就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企业已有一定规模,人力资源管理者则必须考虑将其工作深入到另外几个层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