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实际出资后,虽然未依法进行工商变更登记,但是工商变更登记本质上是属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并不能作为投资人是否取得了股东资格的唯一依据。
公司有重大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但是,这种变更登记属于公司对行政机关的法律义务,未履行这一义务并不意味着,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的实际投资人就不是公司的股东。
因此,履行实际出资义务后的投资人,如果没有工商登记,但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股东身份的,此时不能否定其股东资格,反而还可以要求公司进行股东资格登记,如果未按时登记为股东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股东身份的确认。
没有工商登记,仅有事实上的股东身份,这种情形在实务中非常容易产生纠纷,公司经营不善的,实际投资人不认为是出资,而是以民间借贷等为由,要求返还该出资款项;当公司经营较好时,其他股东则认为,实际出资人的出资是借贷等原因产生的,不承认实际出资的股东身份,愿意只退还该出资款项。所以,实际出资人在出资后,无论是出资人还是公司都应当及时完善相应的登记手续,未经登记的,使双方的权益均处理不稳定的状态,很可能为后面的纠纷埋下了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