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盈率法
市盈率等于企业股价值与净利润的比值(每股价格/每股净利润)。相应的,企业股权价值等于企业净利润乘以市盈率。市盈率是中国股权市场应用最为普遍的估值指标。投资时常用的两个概念是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或称滚动市盈率)。这两个指标的差别在于净利润计算的方法不同。前者使用的净利润为上市公司上一财政年度公布的净利润,而后者采用的则是最近四个季度报告的净利润总和。动态市盈率反映的信息要比静态市盈率更加贴近当前实际,但季度财务报告通常没有经过审计,其可信度要低于经审计的年度净利润。此外,市场上还存在前瞻市盈率的说法,即当前股票价格与分析师对公司下一年度净利润主流预测值的比值,主要应用于PEG比率的计算。
不同行业的市盈率会有很大差别。企业的净利润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市盈率增标也一样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两种因素相互叠加会导致周期性企业估值水平在一周期内呈现大幅起落的特征。对于股权投资基金之类的长期投资者而言,估值参_标准不应只是特定时刻的市盈率。
(二)市现率法
市现率指的是企业股权价值与税息折旧摊销前收益(EBITDA)的比值,相应地,企业股权价值等于EBITDA乘以市现率。EBITDA为税后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折旧和摊销之和。
市现率法有以下不足之处:(1)市现率和市盈率一样要求企业的业绩相对稳定,否则可能出现较大误差。(2)EBITDA未将所得税因素考虑在内,税收减免或者补贴会导致两家企业的EBITDA相等但税后净利润却相差较大。
(三)市净率法
市净率(P/B)也称市账率,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的比值,或者每股价格除以每股账面价值。相应地,企业股权价值等于股东权益账面价值乘以市净率。
不同行业的市净率可能存在巨大差别。一方面,不同行业的资产盈利能力差异巨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并未进入其资产负债表,如垄断或寡头垄断、品牌、专利和特定资源等。制造企业和新兴产业的企业往往不适合采用这种估值方法。前者多数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法计价,与市场公允价值差别较大;而后者的主要价值并不体现在资产价值上。除了行业因素之外,不同市场对企业的定价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四)市销率法
市销率(P/S或PSR)也称市售率,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年销售收入的比值。相应地,企业股权价值等于销售收入乘以市销率。创业企业的净利润可能为负数,账面价值比较低,而且经营净现金流可能为负。在这种情况下,市盈率、市现率及市净率都不太适用,用市销率估值反而更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