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权人对债务人必须存在有效的债权。
这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前提和基础。
(二)债务人实施了一定的处分财产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将可以撤销的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限定再如下范围:债务人放弃债权的行为,债务人无偿或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行为。
(三)债务人的行为必须有害于债权。
所谓有害于债权,是指因债务人的行为导致其清偿能力的减少,以至于无法满足债权的要求给债权的实现造成了损害,这是债权人撤销权构成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否则,即使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处分行为,但其资力雄厚,足以清偿全部债权时,债权人不能行使撤销权。
(四)债务人与第三人进行有偿转让行为必须都具有恶意。
(五)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以其债权为限。
即只要撤销权结果能够使债权人的债权能够得以保全,使债权人的债权完全实现,债权人就不能再对债务人的其他处分财产的行为行使撤销权。
(六)债权人的撤销权应再法定的期间内行使,否则撤销权消灭。